来自中世界

宠物博主,猫的名字是豆浆。
偶尔写文。长期接单图文排版、各种设计,私信联系。

I ❤ ZS

《故事》的一点笔记和想法 1

这几天读完了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原理》,觉得还是很受启发并难得地想写点读书笔记,加上lofter上喜欢写作的朋友多,于是打算边写边发上来一些。

这本书描述的是电影剧本创作的原理,不过其中大部分都与小说创作相通,我主要摘抄的会是那些相通的、让我感到有启发的部分。

由于摘抄为主,我自己的想法会放在引用框里,请不要搞错_(:з」∠)_


***

两种坏剧本

“个人故事”,或者刻板故事。只是对生活的呆板刻画,错误地将表象逼真当成生活真实。

“保证商业成功”,或者奇观故事。结构性过强,复杂化过度,人物设置过多的感官刺激,全然割断了与生活的任何联系。

这本书初版与1997年,麦基已经在吐槽CGI技术带来了烂片了XD

每隔十年左右,技术创新便能孵化出一批故事手法低劣的影片,其唯一的目的只是为了开发奇观场景。

这看起来像是单纯针对电影业的吐槽,但或许对同人圈来说这种问题简直更严重……看看现在文已经可以订购了,我猜大家懂我的意思。


***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一个好作家需要两种天才:

第一是文学天才——将日常语言创造性地转化为一种更具表现力的更高形式,生动地描述世界并捕捉人性的声音。

第二是故事天才——将生活本身创造性地转化为更有力度、更加明确、更富意味的体验。它搜寻出我们日常时光的内在特质,将其重新构建成—个使生活更加丰富的故事。

然而前者常见,后者则稀有,文学天才的材料是话语;故事天才的材料是生活本身。


***

故事的要素

故事事件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用某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的,并通过冲突来完成。

故事价值是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此 一时到彼一时,由正面转化为负面,或由负面转化为正面。 

例如,生/死(正面/负面)便是一个故事价值,即如爱/恨、自由/奴役、真理慌言、勇敢/懦弱、忠诚背叛、智慧/愚昧、力量/软弱、兴奋/厌倦,等等。人类经验中的价值都随时可能走向反面,这种二元特征便是故事价值。它们可以是道德的,善/恶;可以是伦理的,是/非;或仅仅负荷着纯粹的价值。希望/绝望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伦理的,但是我们能够确切地知道,在这种经验的两极中,我们究竟处于哪一端。

场景是指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这段动作根据至少一个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感知的重要性的价值改变了人物生活中负荷着价值的情景。

没有不转化的场景。这是我们的理想。我们致力于使每一个场景都从头到尾完美无瑕,将人物生活中押上台面的风险价值从正面转化为负面或者从负面转化为正面。

序列是一系列场景——一般两到五个,每一个场景的冲击力呈递增趋势,直到最后达到顶峰。

是一系列序列的组合。以一个高潮场景为其顶点,导致价值的重大转折,其冲击力要比所有前置的序列或场景更为强劲。

一系列幕便构成所有要素中最大的结构:故事。一个故事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主事件。当你在故事的开头看一下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境,然后把它和故事结尾的价值负荷进行比较时,你应该能够看到电影弧光,把生活从故事开始时的一个情境带到故事结束时的另一个变化了的情境的巨大变化。这个最后的情境,这一结尾变化,必须是绝对而不可逆转的。

故事高潮:故事是一系列幕的组合,渐次发展为一个最后的幕高潮,又称故事高潮,从而引发出绝对面不可逆转的变化。

不可逆转这件事我好在意,我认为除非是打算无限连载的单元剧,不然在故事结尾一切回到原有状态是不可容忍的。

有时候觉得美漫圈的同人有这种倾向,像是被官方洗了脑……官方要无限连载啊,我们又不用,狠狠制造不可逆转的结局吧!(再说官方还没事儿搞个大新闻/重启一下呢……哼唧)


***

故事三角



随着故事设计从大情节开始向下滑行道三角底边的小情节、反情节和非情节时,观众的数目将会不断缩减。(非情节在上图中没有,表示的是没有价值变化的影片,按照麦基的观点,它并没有讲述故事,应当被置于故事三角之外。)

这种退化与作品质量的好坏毫无关系。故事三角中三个角上都闪烁着世所瞩目的名品佳作,为我们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提供了完美的杰作。观众之所以减少是因为人类的大多数都相信,生活会带来具有绝对而不可逆转的变化的闭合式经历,相信他们最大的冲突源泉存在于他们自身之外,相信他们是其自身生存状态中的单一而主动的主人公,相信他们是生活在一个连贯而具有因果关联的现实中,其一切生存活动都是在一个连续的时间中运行;相信在这个现实中,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可以解释的、有意义的原因。自从我们人类的始祖凝视着他自己生起的一堆火,暗自思忖“我在”以来,人类便是这样看待世界以及生活在其问的自己的。经典设计是人类思维的反映。

这时候我忍不住想起了悖悖论发过的这个漫画。其实现实真的不符合我们的思维……而再猎奇的故事,只要是大情节,都终归比生活有道理。

啊我又要暴露悲观主义思想了,总归其实很大程度上我觉得反驳“缸中之脑”的最佳回答就是,这个宇宙太特么混沌了。

个人体会是脑子清楚的时候会喜欢三角底边,懒的时候就只喜欢经典设计了。


***

作家必须精通经典形式。

通过直觉或研究,优秀作家都明白最小主义和反结构并不是独立的形式,而是对经典形式的反应。小情节和反情节产生于大情节——前者将其缩小,后者与其对立。

作家必须相信他所写的东西。

你所创造的每一个故事都向观众说:“我相信生活就像是这样的。”每一个瞬间都必须充盈着你富于激情的信念,不然我们就能嗅出其中的虚伪。如果你写出的是最小主义的东西,你是否相信这一形式的含义?是不是因为经验使你相信生活几乎不会或绝对不会带来任何变化?如果你的雄心是反经典主义,那么是不是因为你相信生活的无序和无意义?如果你的回答是一个发自内心的“是”,那么你可以去写你的小情节或反情节并想方设法把它搬上银幕。

故事是我们的思想和激情的体现,用埃德蒙·胡塞尔的话来说,即是我们希望向观众注入的情感和见识的“一种客观对应物”。如果你在写作时一只眼睛盯着稿子,一只眼睛盯着好莱坞,为了避免商业主义的传染而作出一些异乎寻常的选择,那你便是在拿文学闹脾气。就像一个生活在严父阴影中的孩子,你打破好莱坞“规则”,是因为这样做使你有一种自由感。但是对父权的愤怒反抗并不是创造性,而是为了博取注意的忤逆行为。为不同而不同就像对商业法则的盲从一样空洞。你只能写自己所相信的东西。


唉这个摘出来就是自勉了_(:з」∠)_刻意什么都是拿文学闹脾气呀……我也是有种就不肯写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的糟糕脾气的,虽然有自身萌点特别黑暗的问题,但sigh我知道这是病得治。

我其实是相信经典设计的故事的。

不过同人圈里的喜闻乐见,怎么说呢,很大一部分还是写作和阅读成本都低的东西,纯梗文,pwp,一个情感的碎片或是一段欲望的宣泄。这些固然回报率高,最终也太容易被忘记,而且难以对自身能力形成真正有效的练习……大概我要自我突破的话,好好写点情感与HE?

【但我到底有几分相信爱情?】

【唉其实把坑填完就是突破了……】


以上是第一章、第二章的笔记。

欢迎一起讨论。

评论 ( 13 )
热度 ( 313 )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来自中世界 | Powered by LOFTER